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当焦虑如影随形,回望两千三百年前的庄子,早已在 《庄子·大宗师》 中开出一剂心药:
“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通,此谓坐忘。”
(忘却肉体感官,摒弃思辨智巧,超脱形骸与心智,与大道浑然一体,便是坐忘。)
这段颜回与孔子的对话,首次将“坐忘”定义为一种超越物我、天人合一的精神淬炼。
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深谙此道,将其淬炼为实践纲领——《坐忘论》。他在书中构建七阶修行体系:
敬信 → 断缘 → 收心 → 简事 → 真观 → 泰定 → 得道。
从建立对道的虔诚(敬信),到斩断俗缘(断缘);从收摄心神(收心),到简化生活(简事);直至洞察本质(真观)、安住无念(泰定),最终与道相合(得道)。司马承祯的理论让坐忘从哲学玄思,落地为可拾级而上的身心修炼术。
但对现代人真正产生“穿透力”的解码,来自近代仙学巨擘陈撄宁(1880—1969)。他力倡 “仙学为生命科学” ,为古老坐忘注入全新的灵魂:
“坐忘非虚玄,实为疲乏时代最精密的'能量止损术’。”
一、庄子本义:撕破“形知”牢笼
庄子借颜回之口说“堕肢体,黜聪明”——绝非自残或愚痴,而是解除“肉体感官”与“思维执念”的双重枷锁。当人不再被感官欲望绑架,不被知识概念束缚(离形去知),方能打破“小我”壁垒,融入天地大化(同于大通)。这是对自由最彻底的宣告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、司马承祯:系统化的静心工程
《坐忘论》将庄子诗意哲思转化为操作手册:
“收心” 是关键枢纽:“心为道之器宇,虚静至极则道居。”
“泰定” 是核心目标:“无心于定,而无所不定。” 司马氏用严谨次第教导世人:坐忘是对“心灵操作系统”的重置与升级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陈撄宁破译:“止损”以蓄生机
然而真正让坐忘刺穿时代隔膜的,是近代仙学宗师陈撄宁。他直言:
“坐忘非枯坐顽空,实为修补生命漏卮之手术!”(《答某君》)
此“漏卮”恰指现代人无休止的能量溃散——焦虑蚕食心神,物欲透支元气。在陈撄宁笔下,坐忘升维为一门精密的“身心能量管理术”。
陈撄宁以科学视角剖析坐忘:
“堕肢体”=关闭无效能耗现代人身体长期紧张(如久坐僵硬)、感官过载(信息轰炸)。庄子所言“堕肢体”,即主动松弛肉体、屏蔽感官垃圾,杜绝无谓耗能。
针对庄子“堕肢体,黜聪明”,陈氏解:
“肢体之堕,非毁身也,松其紧绷如解牛之刀;聪明之黜,非愚民也,息其妄念如止沸之薪。”(《中华仙学》)
“黜聪明”=斩断精神内耗“聪明”在当代体现为过度算计、攀比、焦虑。陈撄宁直言:坐忘首功在于“止念”——不是消灭思考,而是终结无意义的思维反刍(如反复懊悔、担忧未来)。
陈撄宁痛斥流弊:“今人学静坐,或强压念头,或空守枯寂,此皆病虎丧狮,非真坐忘!”(《道教与养生》)
他提出革命性方案:
“心非可强抑者,当以'凝神调息’为舟筏。神凝则散乱自收,息调则妄念渐平。”(《答江苏如皋知省庐君》)
实操即以专注呼吸(听息皮肤法),使耗散心念自然聚拢——如百川归海,能量始得回流蓄积。
“同于大通”=接通生命本源当形神俱忘,切断小我的“耗电模式”,人体便如接通电源(同于大通)——先天元气自动修复身心,此谓“止损后自然回血”。
对庄子最高境“同于大通”,陈撄宁摒弃玄虚:“身心既忘,先天炁自生。譬若云散月明,潮落石出,不假人力而造化天成。”(《论性命》)
当强制“止损”完成(堕形黜聪),心能回收达标(收心凝神),人体便如接通宇宙能量网(同于大通)——受损细胞加速修复,紊乱激素重归平衡,此乃“泰定”的现代医学映照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结语:
庄子用“堕肢体,黜聪明”撕开物欲囚笼;司马承祯以《坐忘论》铺设修行阶梯;陈撄宁的“能量止损论”则使其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刚需——在耗竭时代,坐忘不是逃遁,而是以最精微的方式管理生命能量:主动“断电”止损,方能在静默中听见万物通联的电流声,重启身心生机。诚如他所说:“坐忘非仙家独技,实乃救现代人神衰力竭之普世良方!”(《致四川灌县青城山易道人》)
重要说明:本文仅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对养生方法的个人体会分享,不代表任何医疗建议。功法练习需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量力而行,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师。养生保健应建立在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基础上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股票配资平台,配资官网app,股票配资平台十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